当翻译工具成为隐私杀手:沉浸式翻译还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吗?
近期知名翻译扩展程序沉浸式翻译出现重大安全缺陷,其快照功能泄露大量用户的隐私内容,不过该问题并不算是BUG而是缺陷,沉浸式翻译高估用户专业性的同时也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在服务器上部署安全措施。
具体来说沉浸式翻译提供的快照功能可以将用户翻译后的文本生成快照和链接分享给其他人,部分用户甚至将包含高度私密的内容生成快照,而沉浸式翻译服务器上没有做权限控制和反爬措施,导致大量私密内容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
▲图片来自互联网
被用户发现问题后沉浸式翻译团队发文说明和致歉,同时将包含快照的网站readit.plus全部下线,即便如此,已经暴露在互联网上的数据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
▲来源:沉浸式翻译官方
还有个争议内容是沉浸式翻译原本支持自定义API,但该工具准备禁止用户使用未经认证的第三方API,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保护用户安全,因此用户只能使用经过沉浸式翻译认证的API或知名平台的API,在引起大量用户抨击后沉浸式翻译宣布撤回这个政策。
鉴于以上情况不少网友询问我们是否有沉浸式翻译的替代品,目前确实有众多产品可以替代沉浸式翻译,可以兼顾翻译需求和安全性,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保护用户隐私,在这里我们仅分享部分知名工具供各位参考。
国内优质翻译工具:
会译对照式翻译 https://huiyiai.net/
主要优势:支持双语对照翻译,支持划词、文本、网页、图片、PDF等多种形式的翻译,可以无限次免费使用,也支持调用DeepL(一个非常知名的付费翻译服务,下文会提)、DeepSeek、智谱GLM、GPT-5、Claude、Gemini等多种高质量模型智能翻译,并且通过了 ISO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 27701 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
适合谁用:对翻译精准度和隐私安全要求高、多场景需求翻译的用户,是目前沉浸式翻译不错的替代品。
讯飞听见 https://www.iflyrec.com
主要优势:科大讯飞旗下产品,拥有强大的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功能,支持多语种转换,识别准确率较高,能智能过滤背景噪音,提供专业的会议记录和翻译服务,支持多人实时协作。
适合谁用:讲座、会议、采访等需要处理口语内容的场景,对语音翻译有需求的用户。
成熟的商业翻译工具:
DeepL翻译 https://www.deepl.com
主要优势:翻译质量在业界公认极高,特别是对于欧洲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使用专业版可以保障更高的数据安全性,支持大量文档格式,翻译速度快,购买企业级API服务更加稳定可靠。
适用场景:需要高质量翻译且对隐私有一定要求的专业用户,特别是处理欧洲语言或者需要准确翻译专业文档的商务人士和学术工作者。
ChatGPT:
主要优势:ChatGPT除了自然对话外也可以充当翻译工具,不仅可以翻译还能理解上下文并提供更自然的翻译结果,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翻译风格和语气,解释文化差异和习语,能处理复杂的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
适用场景:需要理解复杂语境的翻译任务,创意写作翻译,以及需要解释文化背景的内容翻译,但注意不要输入极度敏感内容。
开源翻译工具:
简约翻译 https://github.com/fishjar/kiss-translator
主要优势:开源代码的双语翻译工具,支持扩展程序和暴力猴/油猴脚本,需要自行配置翻译 API,支持自定义翻译规则,可选择性翻译网页内容,对技术用户友好,完全透明的数据处理流程。
适用场景:技术背景较强且重隐私保护的用户,愿意自行配置翻译服务。
可可翻译:https://github.com/chunibyocola/sc-translator-crx
主要优势:轻量级双语翻译扩展程序,支持多种翻译引擎无缝切换,可以自定义样式和快捷键,提供多种翻译结果对比功能,界面整洁且高度可定制。
适用场景:需要灵活切换不同翻译服务的用户,浏览器资源有限的设备,喜欢简洁高效工具的轻度翻译需求者。
总结:
以上沉浸式翻译替代工具中部分使用有一定的门槛,例如部分可能需要魔法才能使用,有的则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无论选择哪种翻译工具,都应该优先考虑隐私安全系数较好的工具,并且用户也应当定期检查翻译扩展程序的权限范围,及时撤销不必要的访问权限。
另外此次沉浸式翻译的安全问题也为用户和翻译类工具开发者敲响警钟,作为用户应当在使用各种工具时仔细阅读说明,例如当使用 AI 工具翻译内容时,内容会被分享给 AI 服务商用于训练模型,因此用户不应该使用此类工具翻译敏感内容;作为工具类翻译开发者,在提供更多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应当仔细考虑各个功能潜在的隐私问题,尤其是不能过于高估用户的专业性,应当尽可能提供更多保护措施避免非专业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出现数据泄露等问题。
当然一次安全事件不能否认所有翻译类工具,从国内的会译对照式翻译、讯飞,到国外的 DeepL、ChatGPT 以及开源的简约翻译、可可翻译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在于用户需要找到既安全、又好用并且又适合自己的翻译工具,不能纯粹为了方便而不顾自己的隐私。
扩展阅读:
此次沉浸式翻译出现的问题其实并不罕见,说到底都是开发者/平台过于高估用户的专业性而未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例如此前百度网盘就被发现「泄露」用户数据,但根源并非百度网盘的问题,而是用户生成文件分享链接时没有设置密码,以至于很多用户将自己的敏感视频生成无密码链接,用户可能以为链接不分享给其他人就没问题,殊不知各种爬虫可以直接检索这些链接并生成索引,当时出现大量私密视频被暴露在互联网上。此后百度网盘生成分享链接时默认携带密码,避免再被爬虫抓取引起数据泄露。
最近 OpenAI ChatGPT 也遇到类似问题,上周 ChatGPT 增加新功能允许用户分享对话时勾选搜索引擎抓取,这个功能的设计初衷是允许用户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对话放到谷歌和必应等搜索引擎上,但不少用户并不理解这个功能的潜在后果,于是在分享时习惯性的勾选(就像你安装软件时习惯性的点击下一步而不取消各种捆绑选项)。
引起大量隐私对话记录泄露后 OpenAI 火速下线该功能并致歉,承认没有做好足够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隐私,但这也不是漏洞,只能说 OpenAI 也高估了用户的专业性。


共有 0 条评论